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北极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知识] 中国2009年山难案汇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9


时 间:2009年6月13日

地 点:北京怀柔区箭扣长城

活动项目: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

队员人数:5人

事故结果:2人死亡,3人轻伤

死者姓名:魏先生

性 别:男

年 龄:27岁


业:国家知识产权局职员

户外经历:一般

其 它:

死者姓名:陈女士

性 别:女

年 龄:27岁


业:北大博士

户外经历:一般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6月13日下午两点多,5名游客在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附近爬箭扣长城时被雷电击中,其中一对夫妻坠下断崖身亡,另3人受轻伤。据了解,女性死者为北大在读博士生,另4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两名死者是新婚夫妇,均只有27岁。


事发地位于箭扣长城最高最险处,名叫“鹰飞倒仰”,当地人称为“擦边走”,因为可行走的位置只有1米多宽。


游客纪先生说,他和朋友一行也在此爬长城,当时天空下起了暴雨,他们一行就躲进了烽火台内避雨。电闪雷鸣中,他看到,近200米外,有5人仍在朝“鹰飞倒仰”地段爬去。随着一声响雷,一道闪电在5人中末尾的两人中间炸出一道红光,两人掉到了30多米高的断崖下,另3人也被炸倒在地。

    20多分钟后,雷雨稍小了些,游客们跑了过去,并拨打了999急救电话。其中一名游客是医生,他跑到山下,发现坠崖的两人还有呼吸,就赶紧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山下西栅子村立即挑选了20多名熟悉地形的男村民,带着急救和消防人员上山救援。村民卢先生说,从山下爬到事发地要两小时,众人赶到时,未坠崖的3人中有一人腿不能动。经急救人员检查,这3人只受了轻伤,而坠崖的两人已没了呼吸,女子额头处有一个大洞,男子全身多处骨折。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报纸、163、搜狐等网站

事故原因简析:小组 5人极度缺乏户外安全知识,尤其是雷雨天时进行户外运动的安全知识,在其他队伍下撤避雷时依然在箭扣长城中上段攀爬,遭遇雷击。

报告人:绿野救援队 海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6: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0


时 间:2009年6月26日

地 点:四姑娘山长坪沟婆缪峰5413米

活动项目:高海拔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终极探险俱乐部
李红学

队员人数:2

事故结果:1人失踪

死者姓名:李红学

性 别:男

年 龄:25岁


业:俱乐部经理

户外经历:户外指导员(中登协培训)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2009年6月23日李红学与张彧到达日隆镇。24日到达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25日开始攀岩。由于起步地点被之前的地震震塌,两人重新开辟了一条线路。到了顶端已经是下午6点,露营,但两人夜间都未休息好。

26日9点半,到达刘喜男和邱江起步的自由扶梯,轻松攀上。天气晴朗,感觉主峰很近,判断四五个小时能登顶。两人便轻装冲顶。但路比想象的要难。晚上7点左右,到达5300米,又向上攀登1个半小时后,由于天色已晚,线路艰难,且李红学未带头灯,决定放弃冲顶,因没有任何保暖用具,选择下撤。

下撤中,张彧在先单绳下降,李红学双绳下降,收绳时,发现绳子抽不动,李红学又沿着绳子上去,把绳子取下。这种情况发生了两次。由于没有头灯,仅借助月光,速度比上升时还慢,下降了100多米四个绳距用了3个半小时。第三段下来李红学找到自己的背包拿到岩钉。此时已是子夜。因张彧不熟悉岩钉操作,所以李红学先下,张彧就在上面等待。估计李红学下降了10米左右,黑暗中张彧听到“铛”的一声,然后是绳子“呼”的一声,接着传来李红学“啊”的叫声,紧接着是“咚”的一声,第一次的接地声,然后听到一声接一声的“咚、咚、咚……”由近到远,由大到小,前后持续了十几秒,同伴意识到李红学坠落了,天色很暗,什么都看不到。惊惧的张彧做了保护点,找避风的岩角,坐到天亮。

27日天亮,张彧发觉自己在一块突出的3平米岩壁上,独自缓慢下撤。途中发现李红学的摔扁的杯子,未发现李红学痕迹。中午到达第一夜睡觉的崖边朝山下留守的背夫大喊,告知情况。背夫上山,下午1点多将张彧带到安全的大本营。5点下撤到上牛棚子。

28日,搜救队开始在西壁下的乱石坡搜寻,天气很不好,看不到山脊和顶峰,决定全体下撤。随后又有多人多次上山搜索,未果。

信息来源:随队队员陈述

事故原因简析:攀岩脱落

报告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高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1


时 间:2009年6月27日

地 点: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景区

活动项目: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康送兵(大兵)

队员人数:4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康送兵(大兵)

性 别:男

年 龄:33岁


业:

户外经历:1年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巩义山友结伴攀登少室山。下山时因攀岩绳滑脱,山友“大兵”不慎坠入峡谷,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9年6月27日,“大兵”与其妻“胡言”及山友“天罡”、“天南”一行四人穿越嵩山少室山时迷路,在下撤途中的8米高悬崖处,大兵把保护绳拴在一棵小树上做保护,当其他三人都安全顺绳下到安全地方后,为了便于取绳,他把绳结松开后用双绳挂在小树上下降,在半途中因压力过重,树干弯曲,导致绳子从树干上脱落,大兵头朝下摔落,20分钟后停止呼吸。

信息来源:河南户外联盟网

事故原因简析:保护错误造成滑坠

1、保护方法不当,对用做保护点的小树的情况估计不足;2、缺乏户外运动的经验、技术和装备。

报告人:陈学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8: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2


时 间:2009年7月11日

地 点:重庆万州潭獐峡

活动项目:峡谷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重庆行健户外俱乐部
超哥

队员人数:35人

事故结果:19人死亡

死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业:

户外经历: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潭獐峡地缝峡“一线天”, 一面是万州地宝乡,一面是云阳泥溪乡,是一个原始而未开发开放的峡谷,峡谷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河床最窄处只有2-3米,河床坡降2.1%。

7月11日下午,重庆“驴友空间”通过网上自发联络组织的35名山友,进入地缝峡“一线天”险滩峡谷徒步探险。

3
时许,本地村民卢延双正在谷底钓鱼,看着一大队人马从谷底经过,提醒可能有山洪危险,然而,这一行山友还是决定继续前行。
    下午3点半左右,正当队伍穿越峡谷深处,突遇暴风骤雨,山洪暴发,队员们紧急向两岸高处避险,但由于正在峡谷深出,一部分队员不能就近上岸而被洪水冲走。最先向外界呼救的是被洪水围困在一块大岩石上的11名队员。

事件发生后,万州区相关部门紧急赶往事发现场,与云阳县迅速制定出搜救方案,组织附近乡里人员,全力搜救失踪和被困游客。

洪水造成19人溺水身亡,多人受伤。

这次到万州潭獐峡穿越的是重庆行健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领队名叫超哥,目前证实已经遇难。

信息来源: 重庆日报

事故原因简析:1、不规范的户外活动,盲目出行;2、对天气缺乏了解;3、缺乏对山洪的认识和规避知识。

报告人:李荣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3


时 间:2009 年 7月29日

地 点:四川骆驼峰

活动项目:高山探险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多吉

队员人数:11人

事故结果:1死1伤

死者姓名:黄永强(多吉)

性 别:男

年 龄:


业:高山协作

户外经历:多年高山协作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7月27日,7名广州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登山队前往四姑娘山长坪沟登山,并邀请高山协作黄永强(多吉)等4名当地协作随同前往。


7
月29日中午12:20分,在骆驼峰发生了山体大面积落石。正在攀登的广州某户外运动俱乐部的7名队员及4个协作正在海拔4900米的冰坡拉练时,突然听到轰隆的巨响声。此次的协作队队长多吉首先看到了大面积的山体落石,只听到他叫快躲,快躲。离他仅1米的队员被多吉顺手推出去。接下来连续不断的石头从多吉身上砸过,BD的头盔立即砸飞了。旁边队员被急飞的小石打中腰部,伤势较轻。多吉为了救队员自己却被大面积的落石打出30米左右。

事故发生后,惊恐不安的登山爱好者强忍着同伴离去的悲哀,迅速展开自救工作。3名协作一方面照顾着受惊的队员,一方面用手机发出求救信息。在距离出事地点下行30米处,他们发现了多吉的遗体,包裹好遗体后,他们开始慢慢下撤。
  当天下午14:30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接到短信求救后,立即成立搜救领导小组,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6名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和11名当地群众于15:00左右赶赴长坪沟开展搜救。当天下午18:30分,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山地救援队四名救援队员在副秘书长高敏带领下到达事发区域。
  8月3日凌晨2:00,7名游客和3名协作平安下山,得到妥善安置。而多吉的遗体也已运出长坪沟,送往家中。

信息来源: 探险家园

事故原因简析:山体落石

报告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高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19: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4


时 间:2009 年8月9日

地 点:宁波龙观乡

活动项目: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网友自发组织

队员人数:8人

事故结果:1人失踪

失踪者姓名:杜某(关于)

性 别:女

年 龄:27岁


业:

户外经历:

其 它:宁波人

事故过程简述:



气象台发布了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网上便出现一条特别的招募贴:“这样的机会至少是十几年一遇的,因为不是每个台风都有丰沛的降水。我就看看有没有人有这变态兴趣……”这是一名叫“沫鱼”的资深山友网络上发布的招募帖——在台风“莫拉克”肆虐之际,“顶风而上”登山探险,寻求刺激。

没想到,响应者还不少。8日下午,台风来临前夕,8人一起从宁波出发,乘公交车前往鄞州区章水镇。当晚,他们在章水镇陶坑自然村露营。9日18时左右,他们行进到龙观乡龙溪村下属的铜坑自然村附近,事故发生了。“这条溪流宽两米左右,水有齐膝深。撇开台风的因素不说,这条溪流本身就非常危险。”7人都跨过了溪流,而压队的一位女山友由于体力不支,一下子滑入溪流内。等到其前面一山友发现这个情况时,女孩已经消失在溪坑中。该名女性山友在山中被水冲走。7人连忙用随身携带的电筒在附近的水沟查找,但没有发现失踪者。因当时山中无通讯信号,其他山友徒步走出山区,于20时左右报警。

受台风“莫拉克”影响,当时宁波地区持续强降雨。接警后,七、八名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十多位村民一同冒险前去搜救,但因雨大天黑,不得不终止。
后了解到,失踪女性为1982年出生,姓杜。

信息来源: 宁波在线

事故原因简析:失足溺水

1、组织者缺乏安全意识,组织风险极大的活动;2、参与人员户外经验缺乏;3过河未有保护措施。

报告人:李荣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20:38 | 只看该作者
15

时 间:2009 年 8月15日

地 点:浙江丽水炉西峡

活动项目:峡谷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户外俱乐部

队员人数:18人

事故结果:3人死亡1人受伤

死者姓名:刘诺

性 别:男

年 龄:

死者姓名:刘宇杰

性 别:男

年 龄:

死者姓名:张林

性 别:男

年 龄:30岁

伤者姓名:陈某

性 别:男

年 龄:

事故过程简述:



8月15日,18名上海山友是经上海一户外俱乐部网上组织,一同前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开展“穿越炉西峡”活动。事前领队查了当地天气预报,两天都是多云,跟当地的向导了解,向导也认为天气没有问题。

8月15日下午1时开始下起大雨。领队告知由于天气原因取消活动返回桂远村。向导说只有渡过河才能返回村子。向导在河边找了一个水流相对比较平缓的地方渡河,领队先去观察,打绳子做保护,尝试过河,水位在其膝盖位置,这时雨势变小,觉得没有危险后,领队让女生先过河并在固定点与岸边之间逐个扶着上岸,张林是全队最后一个过河的,过河中水势突然暴涨,当时向导、刘诺和刘宇杰两位队员正在水中央的一个浅滩位置接应他。张林滑倒被水冲走,由于他手上抓着绳子,水中接应几人立刻拉绳子,但因水大绳子滑脱。领队及几个队员迅速向下游追去,但未找到,回来时水势已经涨到了依然在河中间的队员和向导的胯部。队员向其他山友队借来绳子,但绳子不够长,无法够到三人。在找新的办法施救时,水中三人也被冲走。

后经过20小时的搜救,仅被水冲走的向导获救。

经过连续5天5夜的搜救,至8月20上午,3名失踪者的遗体均被找到,被证实3名在炉西峡失踪的驴友全部遇难。

信息来源: 上海热线

事故原因简析:1、领队人员配备不足;2、装备不足,户外技能缺乏;3、对线路不熟;4、对危险预估不足;5救援方法不当。

报告人:李荣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21:11 | 只看该作者
16

时 间:2009年9月2日

地 点:深圳 南澳镇 杨梅坑社区 鹿嘴山庄海岸线

活动项目:浮潜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

队员人数: 2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沈海东(贪睡)

性 别:男

年 龄:


业:党校职员

户外经历:多次户外活动经验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9月2日,两人相约海边浮潜摸螺,17:00点左右在杨梅坑社区的鹿嘴山庄餐厅下面海边下水,因一个海湾无法徒步通过,两人决定游过去(都穿有潜水保暖服、防滑鞋、手套、潜水电筒)。安乐先下水,在通过中,沈海东还一时超过前者,由于海浪较大,将两人冲散。安乐被海浪打到礁石上几次,当时看见沈海东手扶在一块海湾中间的礁石上。安乐费力爬上礁石并从悬崖爬上岸,由于突出礁石阻挡视线,无法看到沈海东。

安乐马上在周围搜索查找多时,没有发现沈海东,怀疑其可能回到停车场的车边。返回停车场查看,又返回悬崖边上继续寻找,都没有找到沈海东,19:00求助并报警。

9月3日,6:30分,在鹿嘴山庄下的海面发现沈海东,已无生命体征。疑因当事人在礁石群中由于海浪冲击引起浮潜浅水昏迷,或者被礁石卡住无法脱身(有一个潜水防滑鞋脱落不知去向),导致溺水窒息。

信息来源:深圳山地救援队

事故原因简析: 1、水情不清;2、无相应逃生知识和技术;3、仅有2人结伴,互救力量不足。


报告人:深圳山地救援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21: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7


时 间:2009年10月18日

地 点:广东惠东白马山

活动项目:白马山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吴荏新

队员人数:10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吴荏新

性 别:男

年 龄:29岁


业:网络维护

户外经历:多次户外活动经验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国庆后的首个周末,东莞人吴荏新约上9名网上山友探险惠东白马山。18日下午下山途中,吴荏新从一段20多米高的山崖上失足身亡。

该队伍属于私自约伴,从广州出发,吴荏新所在的驴友团共10人,6男4女。吴荏新在其中负责收队工作。

17日下午2时许到达惠东白马山,从4号线攀登白马山主峰。18日上午9时许从主峰峰顶沿3号线下山。13:45在穿越断崖时,吴荏新认为GPS轨迹上显示右手边有一条路,想去探路,遂带两队员下探。吴荏新先行,不久后喊话通知后面队员:“不对,往回走。”两队员往回走,但未见当事人跟上。两人电话通知前方队友,认为吴荏新有户外经验,没有等待,继续向前追赶大部队。14:00左右,队员看到对面山崖发出凄厉叫声的猴群。15:00没见当事人跟上,打电话催促,反馈信息为:暂时无法接通。16:30,再次打电话,反馈信息为: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关机。17:00召集救援队伍并报警。19日凌晨00:30,搜救人员在断崖下约20米的水潭中找到当事人,已无生命体征。

搜救者发现失事者额头上有个大的窟窿,右腿骨折不能弯曲。头上那个窟窿应是致命伤。

其失足的地方是一个断崖带,很多碎石散落在山坡上,稍加用力即会滚落。吴荏新极可能触动山上滚石不幸滑落坠崖。

信息来源:深圳山地救援队

事故原因简析:1、对地形、线路不了解,冒险探路;2、组织不严密,队员之间缺乏责任感,丧失救援机会。


报告人:深圳山地救援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0:2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18


时 间:2009 年 11月7日

地 点:陕西鸡窝子蛤蟆沟瀑布

活动项目:徒步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某户外用品店 王某

队员人数:50多名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

性 别:男

年 龄:16岁


业:学生

户外经历:无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11月7日上午,一家户外用品店组织的50多名山友从纺织城进入长安沣峪鸡窝子蛤蟆沟瀑布,下午1时许,队员中一16岁少年爬上蛤蟆沟瀑布,在瀑布旁玩水,因踩中光滑岩石,从百米高空滑下,当场死亡。  
  27岁的王某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也是一家户外用品店的负责人。  通过QQ群上组织,11月7日上午10时许,这家户外用品店组织山友从纺织城出发,进入长安沣峪鸡窝子蛤蟆沟瀑布附近。下午1时许,一部分人还在山下农家乐休息,一部分人已登上蛤蟆沟瀑布。

“我听见‘嗵嗵’两声,声音像石头掉进水里,我以为是有人扔石头,但男队员跑过来不让我们过去,他们说赶紧下山,我才知道出了事。”王某说。

下午1时许,公安长安分局接到报警,滦镇派出所副所长指挥8名民警赶往施救。山友、民警等组成的担架队在瀑布附近发现了少年的尸体。

信息来源: 驴友中国

事故原因简析:1、组织混乱,各行其是;2、在危险处玩耍,缺乏安全意识。

报告人:李荣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15 19:49 , Processed in 0.6740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