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01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最经典的十首古代情诗

[复制链接]

0

主题

954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大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6 16: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江城子》 苏轼
4 R2 l  M1 p7 o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h& Q7 K0 g* x( {3 U' U6 C. x9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 e4 F1 l/ O. Q( O& U- ~, n2 a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 j5 y0 q4 Y( L# J# R  I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a6 _# \" R+ f0 a" C8 I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u9 c. ]- I1 v: t1 F, n9 B/ R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 @2 _- h: Y1 t1 H" O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1 A& Z( ^$ N$ s0 ]  s2 x5 D: F7 E) Y0 C4 ^8 Q  d' P

7 @. W! U3 G3 `+ k二,《卜算子》 李之仪 / v- m. O# s. C' r! F6 m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p% ~0 a9 u(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4 o5 `, O8 t& {* M* ^& N+ V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E* G" G7 r# J4 P. [7 Z+ B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f2 I7 Y8 D, R& P  x- @& g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 B1 Z# k* ?/ q# f& }, F5 J: I. O# H
6 r- H- _3 i3 T. \. W3 a% h' {

2 W+ E- q3 a% ^# ^
7 Y7 ]  t# C! F4 N; ~三,《诗经·邶风·击鼓》
7 s/ g' @5 q! y) D) y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3 l  e4 Y# |: F* q;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8 w  F: S& F: h! Q+ W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p' ?% o& N: y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c- k( X& C& A) x9 r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_6 B5 w. m0 B2 v" G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 q: X; f4 B( r9 e6 [2 m3 G- X
5 k; x8 l& y9 T! s

+ H2 n5 J( _. Y0 C- A四,《上邪》
. N( M1 i8 Z2 |0 S. z9 m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p4 i# s7 k8 n- W. r1 y7 m4 I/ W# W6 Z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 E( H5 S8 q. H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 _1 b" Z7 \" t! R& a$ S4 Z, d

5 \6 r( J2 e! {' u% S
7 `6 o) W' \: O( b, T' [5 B  \五,《行行重行行》
$ O5 l9 f" G5 Q% Z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 o6 @% T; H0 s# h# }7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 @; M; h2 J1 T$ t  X  [1 O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0 ?6 Z6 g" e! G9 |1 b7 J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 E$ v; _; [* [7 y8 x
: z1 _& z! N7 |3 d* p# b" K5 a# f  o, q
六,《鹊桥仙》 秦观 ' b: s1 f( z# \! N% h% R3 o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 q* Z! a( v$ ^& [1 M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6 `' ~. g+ L; u. c; w' q4 K  ]1 l8 L+ V8 }
七,《雁邱词》 元好问
8 K7 Y* W# i* D  C/ i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S( X3 ]4 L6 [! X- r. z* \  I$ c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Y. ~) p6 w/ l- o' @; C& H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y% k5 l8 U8 c2 z2 B' a" _7 ^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t8 o" T; z! M% p3 z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 u+ q; r1 P0 U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_* F& W9 W4 d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T4 `+ [3 _0 A8 N6 h; t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 I- |& X; t  Q7 L

. I; u5 F8 p# T+ {2 |+ v0 k2 ?: [
# c. ]4 Y' x, d/ K
八,唐代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7 x" `0 s  Y: x8 F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3 d6 ]  P, n0 [: N$ O也有这个版本:
$ R  }) Y6 N( k$ D3 ?( _: Q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 B2 F+ `7 n: ]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9 p' K1 x+ H8 x, c- `7 n% p  B. V1 q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f; O+ p( C: x( E/ e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 K, m' G! H/ H3 ~* w0 J7 _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5 Y- }! B3 D, K4 t: i  R.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 L) A- n& d) p, v) `1 M: X8 Y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5 V9 E/ z4 T5 z; O5 F: q) K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0 f4 t/ V% V# s! X: w/ Q8 t' h% g- i         点评: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但由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2 N: p0 Q, ]; F0 _5 A6 t, b5 f7 ?* v* B! i

! L7 @- y" d  `5 ?* L  m/ l九,《离思》 元稹 0 S5 p  T/ O, e: X7 W" P+ S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J% i' \  s: _* ]( u6 v1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 k" m9 j6 o9 a1 v- b+ t         点评: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 A* x* B% t5 l# F0 l' G  Z8 R
; U9 N7 L5 g' h/ `
) O- U* R: x5 l! L& f2 |$ y& K十,《蝶恋花》 柳永
0 X  q4 X' I% j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T! R7 A) [$ K& a; Q* N7 M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全诗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末句表达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因而广为流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

主题

2166

帖子

5万

积分

黄金元老

纤云弄巧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2026
2#
发表于 2009-9-6 19:02:3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纤云弄巧,我的名字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3

帖子

95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11
3#
发表于 2009-9-6 20:39:05 | 只看该作者
苏轼的《江城子》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9岁,不懂。! V' V6 u5 u" A2 W) `0 B' |0 Z6 @
后来这几十年,读了若干次,每一次都有一个新的感受!!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3

帖子

95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11
4#
发表于 2009-9-6 20:42:51 | 只看该作者
《锦瑟》
: ^: b1 u. N7 B( ^* X5 E唐·李商隐 + W/ ~. E- B& z" d6 B) l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T" G$ ]! L4 y  L% z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 f) V' p/ n; }8 N3 W. ]7 G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3 S+ D4 N, [! v2 G, M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 T# L0 O9 {% B$ f6 j( e, E

" ~* U0 g6 c/ |
. ?5 v! C' B) U% s' s( P- `% _翻译:
. K6 _# I1 w; |# R% A
8 ~$ a' s, j. |4 s9 V: ]- k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有五十个弦啊。你可知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念起与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你我往昔的生活图景便像那庄生梦中的蝴蝶一样色彩斑斓,但那已成为了一场迷梦了!我便像那望帝杜宇,化作杜鹃,日日啼血哀鸣啊,迟迟不肯离去 。每天夜里,我都像那月下沧海中仙岛上的鲛人啊!泣出的泪水都化为珍珠。但你我往昔的美好生活已是那蓝田山上的玉石生出的烟,遥遥可望,但不可即了。再也回不去了!这样的情感怎是如今追忆时才有,只不过当时相知相恋时,便已惘然了! 9 i; h- m( l2 e, s: y* R1 y

$ ~: ^6 Z7 K1 F6 O  J: V+ \
& Y8 |. t/ p  V" N4 j4 h& T  D
" z9 W8 U5 b# T) U0 Z赏析:
) }/ w7 @- o. u* G0 N3 e& Z: m% u9 l( f9 r7 J6 n3 c3 W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 k- C; I3 G/ ^8 l  m3 S: D7 g
$ \7 B  _$ W( K; \! G+ z! s! Z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 A+ k8 ]9 [, V/ e
% V0 X1 {" U4 s" Q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 A/ X3 j/ H" i( o* p) b: |

: S& J* l- G" x9 s! P2 N2 y6 b“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1 H6 [: Z5 {$ R  I5 F! V6 {; r

. g  v' T" x, ^: a: U(《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 t5 f5 _( }' X
' {. b; W* Y3 k3 w! Z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0 P3 ]5 u. E$ u4 R& z, T6 c$ ^, ]$ ^% N

6 m/ @2 m4 j" ?: n- c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 E0 d/ ^2 _7 d0 M# q9 d) J5 V" O- p  p3 D2 q7 }7 a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 N5 `* m, B9 F: m
4 e1 X8 n1 O3 a: N4 ]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 P& ~% X: y" e1 H% v

" y- U, n" z0 |# Z  n7 h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 F  D5 c, W2 b/ m9 k( {
! ^5 c# ~( D) R$ z' n1 h% K: U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4 ?! u5 H& j1 ?6 Z: \* ^6 m& R
; J9 T7 X6 _% s: D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8 ?( c2 K3 j) P) }; T
& N7 e1 m5 J, g7 X* e" N9 B; I&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 m3 w/ J( T6 `& C# R* m1 N6 T; K
+ @  q( [  s+ e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7 o" v1 k7 o: c( d( O- i" s% _  i

! `9 T; w2 P- ^; J+ U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9 i5 {# Z% k' U' A7 V
5 o: i2 C4 s) W1 j2 K" f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3

帖子

95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11
5#
发表于 2009-9-6 20:43:4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首《锦瑟》  也算是情诗之绝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9-6 21:53:35 | 只看该作者
/:03/:0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33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24
QQ
7#
发表于 2009-9-7 22:39:3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世界上的人都会老去,唯有真情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9

帖子

81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168

Medal No.10

QQ
8#
发表于 2009-9-14 19:12:13 | 只看该作者
竟然没有陆游的《钗头凤》让人匪夷所思,这几首诗里让我最感动的是《上邪》她用真心写出了一个痴情女子的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9#
发表于 2009-9-24 05:32:4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6

帖子

2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32
QQ
10#
发表于 2009-9-24 21:20:45 | 只看该作者
/:03/:0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3 16:50 , Processed in 0.73244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