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孤独求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眸,对你的情怀依旧(结束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0:0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色水手 于 2008-12-30 22:29 发表
孤独一点都不孤独啊

因为爱上户外,因为有了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4:4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18:30 编辑

    阿城,最让我魂牵梦萦的,就是那丰富而悠远的金源文化。走进阿城,即将踏上金王朝的龙兴之地,耳边仿佛听到呼呼作响的塞北罡风,人,一下子从二十一世纪现代文明中就回到八百多年前那金戈铁骑,南征北战,策马啸西风的波澜壮阔中……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初葬陵址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南郊,东距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约300米,当地俗称“斩将台”。陵址为呈龟形的高约10米的大土阜,封土堆底周长百余米,占地近千平方米。
    金太祖为世祖劫里钵第二子,本名完颜阿骨打,汉名雯,生于1068年,卒于1123年。阿骨打于1115年称帝建金,建元收国,他一生完成了建国、破辽两件大事,是女真族杰出的英雄。收国二年(1116年)他被尊为“大圣皇帝",天会三年(1125年),被溢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阿城京上金会宁府遗址―――迄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轮廓清晰,蔚为壮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在国内唯一,收藏着许多罕见的金代文物珍品;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的“中国阿城金源文化节”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精彩纷呈。实现了牵历史而动现实,牵文化而动经济的跨越,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强劲的驱动力,成为阿城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阿城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的肇兴之地,是金朝的开国都城(1115--1153年)。金朝政权在此历四帝:太祖、太宗、熙宗和海陵王。这里做为金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十八年之久。800多年前女真人,组成大金王朝并且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而后继子孙们更不逊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帝国,为中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城在这种伟大历史的沧桑变迁中不断的发展,顽强的进取,使历史沉淀在这里的文化,发扬光大。原生土长的大金根基产生并融入中原汉文化的金源文化使今天的阿城散发出历史文明的无限魅力。
    金源文化简介:
    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而形成了自己独具时代和特定地域特点的文化,从金源文化的时间概念来说,金源文化应从金代建国开始算起,直到终金之世(1115--1234年),在金源这一地域内所发生和产生的金代文化以及人文相关的所有的活动行为与人物事件,都属金源文化的范畴。从地理位置方面去理解,金源文化的地域概念是以阿什河流域为中心,金上京城的都市文明为核心,包括今拉林河流域、呼兰河流域、松花江中游左右两岸。其范围大致是:东至牡丹江、西至第二松花江右岸,北至呼兰河上游,南至吉林市地区。这一地域正与当时金代上京会宁府行政区划所辖的地域大体相当。
    金源文化总体特征是一种多元多流文化的复合体。具体表现为: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搏大、善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进取意识、兼容并蓄、雅俗相扶。金源文化突出特点:一是进取性、志向远大、以小搏大、勇敢精进、不弃不舍;二是包容性、学人之长、彻底而迅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本民族素质。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1-1 14: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8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31
33#
发表于 2009-1-3 09:09:43 | 只看该作者
/:08 /:08 /:08 好、好啊!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3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是一般的老大 于 2009-1-3 09:09 发表
/:08 /:08 /:08 好、好啊!太好了!

/:09 /:09 /:09   感谢老大,倾听我的自言自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21: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18:31 编辑

    古老的金源文化就这样兴起、发展、绵延近千年,影响几个世纪,至今仍为世界所瞩目。 一块古老丰腴的土地,孕育了一个不舍不弃的民族,一个粗犷骁勇的民族,创造了一段饮誉世界的文化。阿城的金源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更让我这个乡人感到骄傲异常。目前,阿城区境内发现文化遗存80余处,其中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亚沟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000余件,被史学界誉为“塞北马王堆”。2002年、2003年在阿城区亚沟镇发掘出土的金“朝日殿”,是已知中国历代皇帝使用的最大的郊祀宫殿遗址,被考古学家称为“宋金第一殿”,并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座威武的铜像是以出土于当地的国家一级文物为原型为阿城区的标志——铜坐龙。
       1965
年,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西城墙出土了一件文物,铜铸高九点六厘米,重二点一公斤,集龙、麒麟狮、犬形和象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用雕塑水平高超。逐阿城人就以此物做为模型铸造了现今高九点九米,重九点九吨的铜像城标。
    细观察即发现,其大小坐龙均完整继承了出土文物的特征: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龙首微扬,张口吟啸,亦动亦静,威武雄姿,浩气凛然。
    历史铭刻于文物,文物是移动的历史。“铜坐龙”象征着龙首率群龙腾飞之势,也昭示着阿城曾是大金国第一都。
  经历专家考究论证,将618定为阿城金源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次。阿城区充分挖掘金源文化的底蕴,大打金字招牌,设计“城市名片”,通过举办金源文化研究及节庆活动,大打金字招牌,设计“城市名片”,扩大对外交往,城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古老的塞北土地上,金源文化散发着恒久的光辉。阿什河畔,这个千年古都、百年老县、年轻新区,充分地向世人展示着金源文化的独有魅力。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1-3 21: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3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530
36#
发表于 2009-1-3 21:19:02 | 只看该作者
:/010 :/010 :/010 好看 好文 好“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09:5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鱼儿~~ 于 2009-1-3 21:19 发表
:/010 :/010 :/010 好看 好文 好“驴”

谢谢鱼儿妹妹,让我们同欢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4: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18:31 编辑

终于,望尽长长的路头,即是神住已久的第二故乡=阿城了,心情立时激动又迷惘,不知道接下来的视觉体验,能否给内心一个完美的解答,
         而这位哥儿们跑前跑后的为我们拍照,着实让人感动不已,在想起来心里还暖暖滴。只是,他叫啥来滴??~~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1-4 15: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19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283
QQ
39#
发表于 2009-1-4 14:46:1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是被感动着,
看到了对论坛的执着,我们是被鼓舞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5

帖子

50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70
40#
发表于 2009-1-5 10:15:55 | 只看该作者
/:025 /:025 /: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10 00:16 , Processed in 0.6515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