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95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漂——巴兰河》(1——3)

[复制链接]

0

主题

646

帖子

84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 17: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8-8 14:59 编辑 $ j- p/ @( Z( J% N! E2 C$ m

' d/ s- |) m6 J
, {& [; [) X, n.            《圣漂——巴兰河》(一)
5 c4 I* {# d+ P0 I' s" |; T
. _5 @% b' u: t- E8 @7 d: |! w2 t   每当骄阳似火,遍地绽花的季节,同事们总会相约去漂。巴兰河中国北方第一漂,盛名之下圣漂之感。
4 ~( Z8 Q& R1 f- [: A& ]% u/ g, J9 U* B# `/ y& j
   清晨我们的漂流团队登上两台瑞风,沿松花江南岸行使在“哈同”高等级公路上,尽管是盛夏风吹在身上依旧有些凉,路两侧庄稼和树木刷刷地像后倒去。进入了方正县界内,随着张广才岭北麓跌宕起伏的山脉,车的发动机也唱起了时而轻快时而沉闷的变奏曲。距方正大约20公里,路基深深掩映在一片白桦中,一股沁人心扉的飘香袭来,那不浓不淡的香合着清新的空气,似乎至人于迷离之间,让你醉得无法感觉是在天堂还是人间,只是大口大口贪婪地吸……(美丽的白桦林照片)
6 C9 `  L( j$ n9 I) o# l$ C" ]
' |9 P8 S  X$ F$ v. w. Y   我们陶醉在这美妙的森林气息里,不知不觉间在140公里的车速下,转眼竟到了依兰。3 i# P: j+ Z" L3 `, G8 }
6 \8 |5 K6 W# @5 z2 E* \2 f
   依兰——著名的古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碧水缠绕之间。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余脉宛如天然屏障,深情守护着这方福泽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环绕腰间,滋润着她婀娜的姿色!都说,亲水者智,亲山者仁,这青山秀水之地,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青睐于此,在此捕鱼狩猎、繁衍生息,为后人留下了“倭肯哈达古人洞穴”5 }7 ]2 d$ v( S; K/ {) x# N" N, t0 {
  ) J: o; c9 T! ?! r' ~
   当你走进依兰,翻开历史,一代风流天子在这里殒灭,一代王朝的祖先又从这里发迹。最著名的当是“靖康之难”了,被女真人掳掠押解在依兰城“坐井观天”的北宋两位亡国之君徽钦二帝。呵呵!做皇帝的可真是有福气,亡了国没被杀头,却被弄到这样一个美女如云好地方。
$ v$ s! ~1 O& _( G) R4 M, ?* d# i3 s) A' R/ y
   依兰是满语“依兰哈喇”的简称,汉语的意思为“三姓”。据说生活在三条江河交汇处,“三姓”的女人们特别妩媚和丰润,属“五行说”中的水性。再加上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至五国头城,带来三千粉黛,一时间美人艳塞北,后多数流落民间,她们的后代千种妩媚,万种风情,依兰也就自然美女如云了。(五国城照片) ' _3 K/ p9 f9 W

) Y; A- F5 d$ U1 g  T0 p   历史可真会开玩笑,依兰按捺不住的“龙脉”,终于在时隔不到两个朝代后,又续上了真龙天子的香火,清王朝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铁木儿”就出生在依兰城西马大屯。难怪乾隆大帝秘访 “三姓”时,称这里“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8 I) G: ]% [- D) a8 i7 f/ X
& a6 m6 F$ F5 H# [7 P# h5 `/ @
   正午肚子在叫,依兰有最正宗的火锅。当年徽钦二帝来到依兰,虽说也带了厨子,但金人有令,他们不敢擅自烹饪。然而二帝吃不惯金人所做的,那种半生不熟的野味,每每进食,苦不堪言,御厨便以给菜加热为名,用铜锅复而煮之。山珍野味煮其铜锅,代代相传遍及大江南北,依兰竟成了中国火锅美食的发源地。
& |( x; c$ T3 l6 Y" l
( |9 [% X7 O9 e$ m   酒足饭饱闲暇时分,走进“慈云寺”八十载风雨沧桑,在晨钟暮鼓中净化躁动的心灵;探访神秘的“清真古寺”,览阅独特民俗风情。除却历史的厚重,乘车到城东的“东山怪坡”,亲身体验怪坡的怪异蹊跷,又会让人对依兰增加一份神秘……
3 u, e5 ^' i) |' B% A, ~) D8 N/ O7 v) Q: L( a& k

5 z  I) I2 b' N+ z% K* J) B
+ k: r$ u0 R. W$ f  C注释:
5 ]- H7 o6 r# g. h' M( z. S% n/ N- E①依兰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先河。1950年发现并经过考古学家论证的倭肯哈达洞穴,位于县城东倭肯河畔哈达山的半山腰上,离地约85米高,洞口略偏西南,洞穴全长12米,为5700--6000年前古人类一个家庭的栖息地,后改为的墓穴。穴内发现蹲坐屈肢人骨架、石器、陶片、玉石、生产工具、石斧等珍贵文物。据说人在母腹时就是抱膝而蹲的姿势,所以古人死的时候也同样采用了这种姿势,在回到大地母亲的腹内。7 X. ]9 C' ~3 W' ~
在城南牡丹江东岸,1997年经省考古队发掘,一座汉代古村落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出土500多种骨器、石器、陶器、铁器等珍贵文物,为揭示2000年前依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a$ D4 C) D7 A
②自唐代始,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委派地方官员.依兰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繁盛时期.是当时的东北重镇.公元一一二六年,北方女真人灭掉北宋,俘获了徽宗赵佑,钦宗赵桓,押解到当时的五国城,即今天的依兰囚禁.二帝在这里"坐井观天"忧郁而死.依兰又是满清皇室的发祥地,清皇室的六世祖猛哥铁木真尔在依兰的马大村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后来他的子孙南下定居辽东,进而统一了民族,建立了清王朝。
* I! E/ T1 f: s2 _9 f③依兰是满语“依兰哈喇”的简称。清初时,此城曾叫和屯噶珊(汉语叫古城屯)后因赫哲族的葛、卢、胡三姓居住,并成为此地的地方族长,便改名依兰哈喇。“依兰哈喇”汉语的意思为“三姓”,“依兰”为“三”,“哈喇”为“姓”,后简称为“依兰”,沿用为地名。
1 O, K6 R, A  {0 Q/ W6 K, B" T3 ^# I: n$ h

8 O' z+ M8 Y, x9 i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1

主题

370

帖子

48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65
2#
发表于 2009-8-2 18:24:3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先抢个沙发,慢慢的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71

帖子

3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82
QQ
3#
发表于 2009-8-2 18:25:11 | 只看该作者
/:03/:03/:03
4 z3 D& ], C/ m1 d2 F抢到沙发 好好欣赏 继续啊/:013:/0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301

帖子

2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391
4#
发表于 2009-8-2 18:35:44 | 只看该作者
麦莎大哥挺会生活。我们虽然没去,但看了你的文章,受益匪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0

帖子

2万

积分

白银元老

未入行的驴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22
QQ
5#
发表于 2009-8-2 18:47:26 | 只看该作者
:/090:/0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66

帖子

5万

积分

黄金元老

纤云弄巧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2026
6#
发表于 2009-8-2 18:55:21 | 只看该作者
老麦,好久不见了,你说依兰盛产美女,没顺带这捎回来几个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3

帖子

95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11
7#
发表于 2009-8-2 19:29:06 | 只看该作者
麦兄别来无恙啊!
. {9 i2 v5 z4 Q; c, I没把依兰的美女带回来几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2 20:33:51 | 只看该作者
/:03/:0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14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72
9#
发表于 2009-8-2 21:23:25 | 只看该作者
麦莎的文笔又一被次掀起热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95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02
QQ
10#
发表于 2009-8-2 21:51:18 | 只看该作者
:/010:/040:/041/:054:/0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3 04:03 , Processed in 0.48113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