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对联知识【转】

[复制链接]

0

主题

47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0 19:4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 b5 B3 A% H0 A3 n( a% R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 E2 I# `! E- ^/ c+ f# F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 y# E* \4 [& Z: ~3 {' p+ R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 u- Z( A3 K5 Q& ^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 i% S! a1 K4 W1 X7 b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 L# S, A8 ^  d/ v7 k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 [$ P* R/ |. ^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 }' D4 p& c6 `6 L7 E  z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s' E* `7 [4 d  N. V6 a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3 W, }; }6 m1 h% F- B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 R9 X! R+ h# @) h       2 b2 o4 x5 Y* \2 D6 f+ N/ G
    庭前花始放;   1 l- V" m* f* B3 F$ ^6 J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 f, M0 Y8 A; A' P; L6 u
      
7 t: j; B9 N! [; @5 }* k. ]2 x    树已半枯休纵斧;   
0 n  G: |) A7 V7 a, O) n' N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 \, q) g0 J1 o' R: C- P- g" |2 t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0 }, b/ C: t4 p5 ]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 c8 v7 `. T% I0 h: ?8 `6 _1 v4 i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4 S* s. }8 \7 \9 L/ N' }; f0 w+ \
    五蕴皆空观自在;   
# J. o1 f8 E. J: g# z  r; p, E    一心不乱见如来。   4 ~. M6 p6 c  Q1 Q6 z8 T+ t1 I. y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 Z7 z4 G+ n, F1 S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 W# Q/ Y6 F/ z       3 E4 f. q# d/ h7 b1 G
    一心常忍辱;   . q6 n' \- D7 ]
    万事且随缘。   
/ U) f/ l0 @' Q! k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 A+ ^3 n1 P! c, G/ i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 l& ~) L9 D7 e; L5 |# S" @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8 s8 N' L: J& h; |; a# F( d
      漏尽-飞身-去;   
' v* v0 ^0 x- j8 V# N9 J3 h    心空-及第-归。   
3 v3 A" Y: s5 u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 _4 D8 [$ }! ^1 N+ ^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 n, H( @; H' D8 H, r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4 P! W. V; _0 m9 ?* |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 H; @$ Y; Y& k* |) l5 }0 c) ]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5 @5 e# E* n! \4 c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 x- {' a9 f8 b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 N" M3 L8 i/ G0 v4 B5 M. N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7 S5 b6 F6 p$ |" k3 ?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 L; w  ~8 X1 @* j# Y% O# ]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5 w1 [' M2 S! [6 D- r. ^% W
      建-曼荼罗坛-修法;   
. r) W7 S( l& J1 Q2 E    于-阿兰若处-参禅。   
1 L6 @4 R) j$ K1 \      
" g  z, e2 {* M5 F4 k! K    直心-乃-万行-之本;   ( Q. ~( a- m1 B* A0 ], r
    贪欲-为-诸苦-之源。   
  ~3 g; c9 \) J; O- j3 [+ C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9 @! K/ R6 R+ x3 B2 A5 _. ?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 e) j6 c0 T7 n4 }- j4 R/ Y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0 b6 h2 |' J& Q& {0 H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 c  C+ ~- l' ^) s) I% S: V! G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z" Z7 ~1 u4 i- r& P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 E5 [; X  C# O! i. w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2 }, s6 m0 b* j4 {2 f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a) n4 n' i7 S! W8 V- [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a4 w" M  H: a% u/ \+ U
     . n$ }3 G' }- Q3 J  L% k+ F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 y% E/ p, m# s$ y
7 [1 a3 U$ c% Q# j) Q5 [

0

主题

829

帖子

6764

积分

论坛元老

羊羊羊

Rank: 8Rank: 8

积分
6764
QQ
2#
发表于 2010-3-30 23:11:1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哈哈  喜欢对联  但是我是那种  出格错律总跑偏  娃哈哈~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788

帖子

4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519
3#
发表于 2010-3-30 23:19:2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哈哈  喜欢对联  但是我是那种  出格错律总跑偏  娃哈哈~ 学习了. U0 g" W& f. z3 u
一梦焚天 发表于 2010-3-30 23:11

  C2 O9 G! ]3 ]3 f真是学习的好机会,学点懂些省出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0

帖子

19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85
4#
发表于 2010-3-31 20:11: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8 17:14 , Processed in 0.5657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