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佛光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82

帖子

65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9 11:2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写过一篇"女儿哭了",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更有朋友说,想看到我写一篇"女儿笑了".下面我转载一篇女儿的小文,以此感谢给予我及女儿的鼓励.! ^6 L# b7 }; `0 r( p
   4 B/ p# W/ @0 b# _8 p
                                          佛光! J: m4 t% T4 w5 M+ M
   
/ S, H, F+ s, y( Z( J+ Y' e   在小时候是不喜欢寺庙的,常常看着姥姥家旁边的极乐寺里风风火火的人来人往要么点香要么问命热闹得不亦乐乎我也从来没进去过。直到十几岁在峨眉山上,看着男女老少以各式各样的姿势在佛像前跪下,有的喃喃自语有的合拢双手,人声和香火一样鼎盛,我也还是没能踏进那个圈儿。老妈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让我不要乱说话,其实我也没什么不恭敬的想法,甚至不走近佛是因为敬畏佛。对,不懂而且敬畏佛。
& t+ i9 w! e5 W/ I% ~$ k; [  x1 |1 ~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渐渐接受佛,可能是因为长大以后昏暗阴冷的庙宇里面目各异的佛像神像不再能成为噩梦的一部分?还是肯定了自身的无限渺小也就不再那么惧怕高高在上以及光芒万丈的“大”?有一次的建筑史课上,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讲宗教建筑,末了加了一句说佛不过就是大善而已。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突然暧昧不明起来,是不是抛开世俗礼教的束缚、忽视礼节仪式的围墙,所有的一切,真的不过都是大善而已。
% l4 C% J4 v5 {* }" |$ H! [, D; X   7月初去甘肃,最初是奔着西域文化去的,最终是带着对佛教建筑的思考回来的。信徒们是怎样在干枯粗粝的磐石上建立起一个哪怕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震颤以启示的殿堂的?我不在这里宣扬宗教,以我现有的微薄知识也很难做出系统性的分析总结,我只是想表达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是怎样被咱老祖宗的传统宗教建筑打动的。
8 R0 ^8 ^/ _' p5 b: J; h3 g0 x) r- {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石窟是张掖的马蹄寺石窟,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做三十三天。石窟里的佛像被损毁得很严重,有历史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但石窟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交通结构,我们今天走上去的台阶道路是一辈辈佛教信徒的拜佛之路。这条路真难啊。石窟并不高也不大,但一路上去所有通道都只能容纳一人,我们好像回到了原始的初生状态,手脚并用,能抓栏杆的抓栏杆,能攀台阶的攀台阶。这就是拜佛之路么,这就是先人想要给我们看的渡苦海的路么?不得不说这一路走上去,身累心也累。狭窄扭曲的甬道是你看不到头的,而且两侧石墙夹逼,你去也不是回也不是,你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这种时候,如果有双手能给你一个尽头,什么手都行这次碰巧赶上是佛的手也行,你是会把它奉为无上的。所以每个人在灰着脸和手走到顶层的时候,全身充满着尽头来临的喜悦,眼前的佛也就有佛光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建筑里布置着难以到达的空间或者既灌风又潲雨的走廊了,因为难,所以使用者才能感觉到建筑本体的存在。设计者给了你限定性极强的生活方式,你才能在这种极致的环境下看到光。5 `/ e! C7 U6 [3 `
   接下来就是久负盛名的敦煌莫高窟了。如果说马蹄寺石窟是生长在水土富饶的祁连山脉边,那么莫高窟是实实在在的起落于戈壁滩上了,阳光特别烈好像把土地的裂缝烤得更加开裂了。但当我站在莫高窟的门口,激动的心情消减了一半,石窟原有的自然山体全部被人为加固并连接以走廊成规则状,使洞窟以大大小小展柜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覆土层确实是起到了对石窟的保护作用,但被圈起的一个个矩形小洞让我有微微反胃的感觉,这个保护工作做的太直接太强硬了。走进石窟,石窟内的艺术珍品确实精致又生动。是谁说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古代匠师们就像浮萍一样无能为力漂浮不定的,他们分明是满怀热情的,没有会感动于自己工作的心是完不成如此柔软的艺术的。可能我们原本就不用为我们的鼻祖们操心,他们可能随波逐流,但他们坚持在随波逐流中为建造美和真实而建造。: c+ w& n8 W9 B2 p4 r6 ?
   来到天水麦积山石窟是偶然,但我们非常感谢这个偶然。这个石窟是人类的大宝藏,错过的话也就永远不会知道我们错过了多少宝贵的东西。如果说莫高窟的艺术是让人赞叹的,人们在莫高窟会关注塑像中袈裟的纹理、壁画中生动的神态组成的丰富的故事,那么麦积山石窟的艺术是让人感动的,人们在这里会忽略掉形式、只单纯的看一种美、只单纯的看佛的慈悲。现在很危急的问题是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力度太弱,保护方式也有待考究。天水有西北小江南的称号,我们参观的那天还看到了“麦积烟雨”的景致,但这种环境下石窟更不易于保存,如果规划者还不采取有效措施,麦积山石窟危在旦夕。我们在看到石窟不容乐观的前景后再去参观石窟,可是透过铁丝网看到洞窟内佛像有的已不辨眉眼但剩下的嘴还是安详又包容的笑着,反而心境变得无悲无喜起来。佛像是不需要任何人对它们负责的,它们东方式的微笑笑出了东方式含蓄的骄傲。中国传统建筑偏爱隐喻,除了皇家建筑的中轴线外大多景致的布局曲折婉转、情趣若隐若现。这和我们自古推崇的精神一致——如珠玉含晕,敛而不发。属于中国人的骄傲是沉默的骄傲,自一身或正气或铮铮傲骨任由他人评说,不屑于解释,不屑于透露,你一眼看不穿我,你需要慢慢的读我。所以中式的隐只是期待有心人,中式建筑的魅在于一时一光景、在于探寻中的趣味。/ ^( |4 E7 X0 r2 v3 b1 A
   之后在8月末,实践团队的全体成员又来到了大同云冈石窟。我是带着甘肃的风沙去的。来到那儿的第一眼看不到石窟就被豪华的现代科技震到了。云冈石窟如今留存下来的只是原址中的小部分,我只能就我所见来说这里留存下来的珍宝不如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的艺术成就高。但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做的无疑是三大石窟中做的最到位的。有些人质疑是不是大同用了17亿就只是给云冈石窟修建了个“后花园”,但我们在领教过莫高窟的“小展柜”以后,就完全可以理解云冈石窟规划者的用心了。同样是外部的加固结构,莫高窟是用水泥浇筑的墙,云冈石窟则是用依照古代样式搭建起来的木质阁楼。所以说莫高窟实在,但云冈石窟有关爱之心。一般的设计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很容易,但评判它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它是不是有人文关怀了。人文关怀让人们在建筑中知道自己是被考虑的、被照顾的,也因此是被需要的。( d3 `1 z8 b! Y1 j
   从甘肃到山西,我迈进了很多佛殿、石窟,也一次次的双手合十去鞠躬,我知道这无关信仰,只是我看到了佛的善意,我回报佛以我的善意。佛的殿堂静,我也就胡乱想了很多东西,有部分是对建筑体愈加鲜明的感知,有部分是自身陷入的轮回。看到更多的东西,又还没能形成自己笃定的气派,世界观就愈发浮浮沉沉。就以歌德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忽然被投入这大千世界,无数波涛从四周向我们袭来,我们对一切都感兴趣,有些我们喜欢,有些我们厌烦,而且时时刻刻起伏着微微的不安,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又被各种尘世的扰攘冲散。 5 u' E$ n$ s( U- H) L  Q! U- r
                                               2012-9-16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154

主题

6410

帖子

8万

积分

黄金元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4228
2#
发表于 2012-9-19 12:39:3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思想,有境界,青出于蓝啊!3 q" c& z" B( {- @5 q3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788

帖子

4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519
3#
发表于 2012-9-19 14:45: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5785

帖子

7万

积分

活动领队

Rank: 3Rank: 3

积分
74794
4#
发表于 2012-9-19 15: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15

帖子

77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50
5#
发表于 2012-9-20 18:48:54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0 L+ v. |6 b" E4 h*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3 15:33 , Processed in 0.61307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