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到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怀旧。因为抓住喜欢怀旧这样一个“软肋”,记者曾多次拿下一些很难进行下去的采访。有很多次采访对象或深陷泥淖、或事务缠身,不愿多给记者时间和机会,这个时候只要跟他闲扯些过去的往事或者童年的趣事,马上就可以让他整个人放松下来,并愿意与人交谈。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因为采访对象过于投入,记者想拉都拉不回来,对方原有的应酬不去了,烦人的问题不想了,原来设定的采访提纲也一律无效,一定要怀旧怀个够,说痛快了为止。 m! f+ S. e2 I' I& n8 h
这种为怀旧疯狂的情绪与这个年龄层次的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他们成长在动荡的年代,发展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思潮造就了他们复杂的性格。应该说整体上讲,生于60年代的人是相对幸运的。国内3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人们勉强不被饿死,这个时候,这些人就陆续开始出生了。到了他们需要高层次教育的70年代末,国家恢复了高考,因为人才短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他们较为容易地考上了北大、清华等国家一流高等学府,其中有很多人后来得到了国家资助出国深造的机会,当他们学成回国时,正值全面开放需要具有国际眼光人才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他们中的一大批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很多原来做些小生意的人赶上了“做什么都赚钱”的年代,很快成长为中国第一批白手起家的富豪。现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里的领导层中,虽然不乏70年代生人和“80后”的新贵,但主流还是这些“正当年”的60年代人。
8 w6 P3 n3 u6 q/ V: L; B) h: K* G 他们曾经不知道什么是手机、什么是电脑、什么是网络,但当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这个年龄层成为全社会最具购买力的群体。当然他们并非没有困惑,一天一变的新潮让他们越来越有被淘汰的感觉。金钱在整个社会中话语权越来越重的社会现实,也让他们变得更加怀念过去的纯真。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被腐蚀,或者说“掉进了钱眼儿”,但总有种力量会让他们偶尔想想曾经的自己。这是一种时代的反刍。3 v* n4 L) f' s3 a* N7 R. q0 I+ I
这些困惑成为60年代出生人怀旧的原因之一。当然原因不单此一个,对现实的不满、看不惯可以成为理由,现实中的幸福也可以成为理由。很多人总觉得现在的红烧肉没有过去的好吃,现在的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在贫穷与富裕、单一与多元的比照下,这种怀旧恰恰是时代带来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