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不论是地球上的哪个角落,只要是经人类命名的东西,其名字必然有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含义。例如泰山,“泰”的意思是“极大、通畅、安宁”。古人以泰山为天下群山之首,因此将“泰”字赋予泰山。“喜峰口”这个名字也不例外。
喜峰口关是以山名命名。而喜峰口山原名叫“喜逢口”。顾名思义,“喜逢”就是“喜相逢”。这个名字包含着一段催人泪下的民间故事。
相传,当年有一个青年被征召到边塞戍守。谁知这一去音信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青年的老父亲想念儿子,内心备受煎熬。他实在坐不住了,便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去寻找。当老人走到一座山下时,没想到正遇见自己的儿子。父子二人悲喜交集,相抱大笑大哭,双双喜极而死。
元代诗人许有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专门写了一首《喜峰口》诗:“儿寒解衣重抚摩,儿饥推食孰忍呵。长成与国远负戈,一去不返当如何。去时云戍东北鄙,直出榆关度辽水。白头郎罢与影俱,岂惮关山千万里。天教此地适相逢,父曰从天坠吾子。笑疲乐极俱殒身,谁谓情钟遽如此。官家开边方未已,同生又别宁同死。山云漠漠风飕飕,山头双冢知几秋?当时不忍一朝别,今日翻为千古愁。犹胜贞女化为石,终古孤身双不得。清江形影日悠悠,行人一去无消息。”
喜峰口,从此背负了一段沉重情感。
凡是以口命名的区域,其本身都处于一个交通的要道,相当于人的咽喉。喜峰口正是如此。喜峰口在《水经注》中称“林兰陉”,宋、辽、金时称“松亭关”。得名“喜逢口”是在宋末元初。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喜逢口才最终定名为喜峰口。
在冀东长城的重要关隘中,山海关是不可动摇的第一要关,其次就是喜峰口。它自古就是中原出关的交通要冲之地,在明代时还是北方蒙古族进出的主要通道。关口左右,高山对峙,地势险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