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E: B; d+ S4 d- q. u 6 g3 j3 u& q2 q. I; `6 G$ B
再评《好色论》0 v; n8 ]2 c# g( m/ X6 p
& a5 s5 P5 U4 `! c
' f: k9 i9 \/ g' n1 ]题记:老客真厚颜,好色就自己偷偷好着呗,还要大庭广众面前再三来狡辩,让天下人汗颜,不过好在梧桐姐姐的洗衣板,不是给脸皮预备的。呵呵,老客练练别的功,把膝盖弄厚点吧!5 q$ e8 M3 o5 h) V# K! G
9 z5 G+ ?2 L% ~8 M4 A
0 @4 U* R& y5 L+ j0 [+ c. v9 m0 ?) e
老客这回可真的“赤膊”了,把遮遮掩掩的背心裤衩全脱了,拿出为真理而斗争的勇气。老客说“美都与色有关”,别说,还真是这样,自然界里的美就是要吸引异性来“色”,已达到 “淫”即繁殖。呵呵!这一“美色淫”论,揭示了自然界里生息繁衍的秘密,老客定成下一届诺贝尔获奖的候选人。
5 S- A- a- U# [9 C" x; ?$ x. e. r8 A+ Y. d$ J$ K$ D
因美而色,因色而淫,老客煞费苦心列举的大量事实。高举着鲜花;领导着鸡、鸭、鹅、狗;还借着雄狮的“威”和孔雀的“丽”。来阐释自然界的动植物都要繁殖、要宠性,因此就必须色。企图证明,这样一个公式“美——色——淫”的合理性。$ X8 v: y$ g4 ]4 P7 y7 o
1 x$ @8 }: E. Q& V 老客不愧绝顶聪明!说来说去,怎么也不说猴子 ,怕群里的猴姐猴妹们来挠吧。猴子可是人类的近亲,也喜欢美啊、也要色啊、也要淫啊。老客绞尽脑汁在论述“美色淫”的合理性时,怎么不提猴呢?
, E# V9 W% x" {* k3 {" ~
1 U1 Q$ c, c5 n1 x6 C6 ?; K* c 哈哈!原来猴和人太接近了。老客想回避人的社会属性,却偏偏只谈人的自然属性。因此犯了一个那么荒唐而致命的错。事实是猴向人进化,在类人猿那里,已经有了组织和部族头领,有了维持组织繁衍生息的规范,有了等级制度和纪律约束。据考证人类的诞生已有300万年左右,人类“性规范”就已出现了。这是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别之一,就在于人自从诞生时,就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生活的。 既然许多人要在一起生活,那就不可能毫无秩序,毫无规范,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S. D9 F r5 m5 b
2 @% I/ s0 ]3 W/ T
通过考古发现的40具北京猿人化石的分析,发现其中1/3 以上的成熟男性是非自然死亡,许多死者的头颅都被石块或铁器击碎。老客你知道为什么?正是由于这些健美体魄的男子极好色,在性行为方面富有主动性与进攻性,争夺女性去淫,这给群体带来很大危害。 因此,群体为控制个体行为,在重大的生产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和整个活动过程中禁止一切男女之间的性交,如有违反,将予以严厉制裁,就用石块活活砸死,或捆起来投入河中溺死。呵呵,因色丧命,够残酷吧!$ Q3 Q7 {; ~/ ~
8 c3 O2 r6 q$ f7 m$ Z; p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父权制代替母权制,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婚姻也从对偶婚发展为一夫一妻制婚姻形式。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父亲的财产只能由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因此作为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这样就从婚姻制度上和经济利益上,两方面控制了色和淫。看看人类的智慧真是不了得,竟在“食色性也”上※,下足了功夫。
. V$ B/ [: d1 o5 d! c9 `4 w& g/ _( t# F" J
呵呵!老客,纵观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人是不能因美而色,因色而淫。别去徒劳改写300万年来人类文明历史。; @; X. Z7 Z) \' K5 t! ~- K
, e" G, s- a1 \% E4 E5 h 老客你说也怪!自人类有了“性规范”以来,好色和淫乱并没有断,又是为什么呢?
( ^0 F. K$ w% |. ]. G9 ?7 c7 f4 L9 ^
人究其自然属性——动物性——兽性,好色好淫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男人好色,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人还有更重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人性,好色好淫就要受到规范和禁止。
6 e3 |7 `+ O8 e) c
8 h b O1 A$ j/ F% G* [) b. b 而之所以还存在好色和淫乱现象,正是因为人性有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就其贪婪而言,就是人都贪图金钱、美色和权力。贪是万恶之源,当人性的弱点得到放大,贪欲恶性膨胀,自我无限制发展,就昏了头,犯了规(范),丧失了人性,沦为兽性,因此也就把“美色淫”,看成男人的本色。可悲呀!忘记了人是人。
1 {. s) M i4 f3 k1 b% B4 j" g2 Q' V, C* O( C
" G0 z z' q/ T; q9 h3 [1 q注:“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D; Y5 {+ b3 h: C
' |0 [& |5 B9 F3 {5 [ _: t
) t2 P+ x# i, O) C, v; \& L; D$ B3 v8 r
7 l" \2 P9 }5 h9 Z) c7 {/ x5 ^) `, n+ s5 o) _/ M/ G
- w ]: _6 l1 p附件:回麦莎贤弟之《评好色论》——江湖散客
" C- \ {+ d$ `
9 g' [# i" r' B$ @+ d[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1-22 15: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