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莎 发表于 2009-12-7 22:56:46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12-7 23:12 编辑

天都峰顶照片


麦莎 发表于 2009-12-15 21:46:26

明天去海口出差,回来接着写吧。

奈花岛 发表于 2009-12-15 21:51:56

明天去海口?祝你旅行愉快?有美女做伴吗?

奈花岛 发表于 2009-12-25 18:54:19

麦莎大哥年轻时简直英俊得可以和电影明星相媲美

麦莎 发表于 2010-6-23 22:18:09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10-6-23 22:40 编辑


                         《黄山行漫记》(九)

   历经一个半小时天都的爬行,我和阿紫惊魂未定,才缓缓向半山寺走去。去哪儿的一个小时路上轻松而愉快,阿紫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常态。
    半山寺位于黄山的龙蟠坡之下,依山而建,也被称为吊桥,古名为翠云庵。半山寺的周边万木参天,我和阿紫由吊桥拾阶而上,在此小憩,打开背包,还不到3点,就狼吞虎咽提前吃起了黄山上的最后晚餐。呵呵!顾不得,西面的鸽子峰的惟妙惟肖,北面的壁虎吞石、青蛙朝客栩栩如生;任云海翻腾滚滚,任阳光灿烂烈日炎炎,任山形树影变化万千,我“吃”岿然不动。

   半山寺小庙险峻异常。设计的极为巧妙,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各一间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木板,走廊也是上下山的必经之路,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形成了咽喉要地,小门如果关闭,上下都无法通行。小憩后再往前行,我们念叨着前面“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刻,顶着佛光走向立马峰。 (半山寺照片)
   来到立马桥头,举头眺望对面立马峰,可见悬崖上一大峭壁,凌空坠下,这就是立马峰大石壁,石壁两侧刀削,孤峰耸立,峰下深渊无底。真可谓禽鸟难飞度,猴猿愁攀登。但就在这大绝壁之上,竟然能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真乃奇观。

立马峰说它是石刻,还不如说是丰碑。“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其字径6米,“平”字一竖竟长达9.4米,像一柄长长的利剑,这是黄山摩崖石刻之冠,也是国内罕见。此题刻由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唐式遵1939年所书。面对日寇的铁蹄,东北沦陷、华北沦陷,烧杀掳掠逼近安徽境内,一切有血性的中国人,再不能等待了。唐式遵立马于峰前,看着大好河山,眺望远处的太平县,愤笔写下这十个大字,“东海”暗喻东瀛鬼子,“太平”暗喻天下太平,而“空”和“望”字,则分别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我和阿紫不停地望着、仰望着那十个大字,崇敬油然而生……中华民族在千般苦难中,依像立马峰一样高高耸立着,向那些为我们民族奋起,而舍身的所有勇士们致敬!致敬!致敬!(立马峰石刻照片)

   我和阿紫走向了黄山行的最后一站——慈光阁。到慈光阁2.5公里,
慈光寺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1965年,董必武手书题额“慈光阁”。慈光阁四周群山环抱,茂林修竹相掩,曲径幽幽。下山的路上我们不停的驻足,观赏着千僧灶、法眼泉②、披云桥等诸名胜……(慈光阁照片)


   挤上开往屯溪的客车,此时天色完全黑下来,已是饥困交加,翻翻挎包里,已没有了一点儿能吃的东西了,忙把手伸进阿紫的包,阿紫按住我的手,诡秘一笑说,别翻了就剩卫生纸了。只好靠在座椅上做着大餐的梦,不知觉中阿紫竟靠在我肩上睡着了,一阵阵体香袭来,肩头感到热乎乎的,转头一看,啊——!可恶的阿紫,竟把口水流湿了我半只袖子……














麦莎 发表于 2010-6-23 22:25:03

注释:
①据资料:这十个字是唐式遵先在宣纸上写就后,拿置高处,再以手电筒光线将字形投射放大于平铺的牛皮纸上描出,然后雇请石工宣庆发等人凿刻于立马峰上的。石工们以竹篾绑成缆绳,攀险至立马峰顶,把缆绳上端固定在大树和岩石上,下端垂至谷底。石工们手抓缆绳沿峰顶攀援而下,在崖壁上固定好十个字的位置,凿出一行行可插钎驻足的洞眼,又在一根根钢钎上系好绳索,以绳索为径,木棍为续,绑成一排排软梯。在这下临绝壁、摇摇晃晃的软梯上,他们终日以岩以纸,以钻为笔,冒着生命危险高空作业整整干了半年,才完成了这象征生命毅力的巨型石刻,为黄山增添了一处无比壮观的人文景观。

②1000多年前,黄山一无人烟,二无道路,三是气候恶劣。一天,从西方来了一位叫岛云的和尚,来到来砂峰下一个小山洞落脚。这洞小得可怜,只够他一人坐禅念佛,遮阳避雨。这里睡没地方,食难果腹,尤其缺水更是难熬。他之所以选这里修行,是遵从佛教初祖达摩的安排。达摩说:“你能度过甜、酸、苦、辣四大灾难,我便纳你为徒,赐你法号,你住天国朱砂宫,寻访十载、闯过四关后,才能找到我。”岛云风餐露宿跑了3600天,终于找到了这个跟“朱砂”沾边的山洞,要在这儿修成正果。 他靠山果充肌,苦得漫酸水、辣得流眼泪,认定是佛祖对他的考验。一天岛云昏了过去,连声呼喊:“水,水。”不知多久,听见石壁里隐隐传出达摩祖师的声音:“你果不负我的期望,从现在起,我赐你为禅宗第八世第三支嗣法人,法号岛云。岛以水为家,云是水之海。你有了这个法号,快睁开眼去找水吧!”岛云睁开眼,果见身旁有块石头湿漉漉的,他凿掉这石头,立刻涌出一股甘甜的清泉,这就是黄山慈光阁法眼井的来历。


吊桥(半山寺)景区介绍   吊桥是半山寺的俗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住持僧法龙96岁时圆寂,其徒视其肉身不腐,装金供奉于庵中,“文化大革命”中遭焚毁。  半山寺古名“翠云庵”,离慧居寺5华里路。小庙背依嵯峨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寺庵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小门如果关闭,上下都无法通行,大有弹丸关塞之势。登山宜在此处休息。正如廊下游人留记的一句话所云:“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走五里天上天。”  半山寺周围万木葱茏,碧云堆翠,西有打鼓峰,北靠狮子峰,东有关刀峰(关刀峰即关刀石,由观音寺、拜经台等处眺望,巨石突兀,上裂纹弯曲,形若关羽“青龙偃月刀”)。近处还有古老的石雕三级浮屠。俯视可观闵园全景。这里多云海奇观。有时云絮如绵,滚滚无声,伸手可以掬取。烟涛茫茫,云幕下笑语喧哗,唯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阳光灿烂,照耀得云海上闪出细雨霏霏,变化无穷,平添佳兴。  由吊桥再拾阶而上,至祝福楼,在此小憩时,西望鸽子峰,峰下一松挥臂迎客,酷似黄山迎客松。北看壁虎吞石、青蛙朝客,栩栩如生。  再上,见摩岩石刻:“渐入蓬莱”、“为善为宝”、“南无阿弥陀佛”。上几阶即至观音峰。

麦莎 发表于 2010-6-23 22:43:45

真是对不住大家,好久好久没来了。这几天不忙把黄山纪行作个结尾,实在抱歉!

奈花岛 发表于 2010-6-24 06:13:00

黄山之行,行的也够长了!可以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一次爬山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黄山行漫记》(1--9)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