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903|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饭醉团伙在行动之_情陷中华巴洛克(章节结束)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6 09:5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1 14:08 编辑

  4月6日,头天与大兵约定11点集合道外,继续我们的饭醉行动。我必须用行动扭转上次迟到造成的恶劣影响,提前二十分钟就到达了鑫祥户外,等待大兵搞了一顶户外凉帽,很满意。而大兵在即将到时的时刻出现,害得我罚款抵帽的美梦泡汤,不够意思。
  他说,这次先逛后吃,好好欣赏一下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甚以为是。
说到道外的老建筑,自然要说到中华巴洛克,说到中华巴洛克,不得不说说哈尔滨的历史,这话一说可就太长了。相信大家有心都能找到相关资料。所以,在此就简要概述了。



  中华巴洛克式建筑何以在道外鳞次栉比,与哈尔滨特殊的历史经历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一个世纪前的哈尔滨不过是一个只有22户人家的小渔村。1898年6月9日,一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到来并用8千两银子买下村里的香坊烧锅,成立了一个机构---临时铁路管理局。这就是“中俄密约”既《御敌相互援助条约》签订修建中东铁路的开始,也就是哈尔滨开埠并逐步发展成为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起源。
  中东铁路的修建,为哈尔滨的发展带来契机。一些国家的商豪富贾、房产商、企业主蜂拥而入。上个世纪20-40年代,哈尔滨有19个国家设有领事馆,30多个国家开办的商社,28个国家的20多万侨民定居,总人口达60万,形成了一个国际性商贸大都市。而起步较早的香港只是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中小殖民城市。
  不同国家多种文明的进入,对哈尔滨的本土文化无疑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欧洲、俄罗斯与韩日等多种文明,撞击了由哈尔滨本地人、关内移民和明清两朝被贬斥流放的内地官儒共同创建的本土文化,它把西方的、斯拉夫民族的异体血液移植并输入了中国这个古老的母体,从而产生了中西混合、土洋交融的,更具西方文明色彩的,现代气息较浓的特质文化。所以,哈尔滨的老建筑、城区街道、居民生活方式、餐饮习惯、家具餐具、家庭装饰、一直到艺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无不融入了多元文化的痕迹。
  开埠之初,哈尔滨只有南岗、道里、道外三个城区。道里和南岗两个区基本是外国人的居住地,道外区聚集的都是中国老百姓,闯关东的、做买卖的外地人。
  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据资料记载,1931年道外区有商业86个行业,1250个大小商号(理发和成衣除外)繁荣的民族工商业,让老道外成为当时东北三省最著名的国际商埠之一。

  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民族资本家心中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使得他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穹顶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做改进,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欧式立面、中式院落。创造了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中华巴洛克”。而且这些“小洋楼”商居两用、前店后厂,成为哈尔滨的建筑经典。

  巴洛克建筑在上海、天津、武汉、北京等许多城市有遗存,但目前最大、最完整的巴洛克(包括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就在哈尔滨老道外区靖宇街。

  正是这些特殊的老建筑,记录着哈尔滨市民族商业的崛起,承載着特定时期的城市文化內涵。

  如今,将近一百年过去了。岁月剥蚀,多少建筑斑駁破旧,依然显现当年的高贵与华丽;沧海桑田,几度秋凉铅华“老去”,依然彰显著传统文化的绝美。光阴清水一般流过道外的大街小巷,风雨百年的老房子是前辈的语言,流传至今,留待我们和后人吟咏和感叹!百年积淀的城市随着不可逆转的时间之箭在不断的变化中从昨天走向明天。也许今天的繁华只能点缀明天的记忆,但历史怎能忘记?

  老道外,依然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豪华城堡,即使陈旧即使渐糜,也永不坍塌。

  下面,就让相机带着我们,走进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已经“老去”和即将“逝去”的历史的看客吧。



  [资料]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如纯化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

  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每一个院落的外墙高,单面坡,此风格传达着中国民居民俗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用意。院子的内部空间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而且是双层、或者三层的四合院,就是老哈尔滨人所称的“圈楼”。“圈楼”里有天桥、天井和回廊,四面围合,只有靠街的一面开有通街之门。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24 16:49 编辑 ]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1:2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1 14:08 编辑

  与"三碗"约好吃时喊他后,我们决定从南二道街开始,慢慢走进历史~~

 起点,就从老鼎丰开始

 
    在老哈尔滨人的心里,松软、酥脆的老鼎丰糕点留存着几代人温暖的儿时记忆。


老鼎丰,一个恒久而荣耀的名字,一张与哈尔滨这座城市休戚与共的名片,一个蕴涵着丰富的商业元素和传统文化的老招牌,其背后的沧桑与变故、轶闻与趣事,发展与变迁、传承与创新,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二下江南的时候,在古城绍兴寻访,品尝一家果匠铺的点心时,觉得风味独特,便欣然提笔,钦赐老鼎丰三个大字。意思是说,锅里总是有许多好吃的。此后,老鼎丰点心成为贡品,老鼎丰商铺也开始在中华大地散布开来。

  1911年,绍兴人王阿大、许欣庭二人背井离乡,在哈尔滨傅家店正阳街(现靖宇街),合伙办起一个前店后厂式糕点作坊,名曰“老鼎丰南味点心货栈”,出售南味干鲜食品以及自制南味点心。据《百年道外》记载,当时,老鼎丰前店后厂,一切全靠手工制作。烧木炭,用烤炉烤,点心数量虽少,但制作精细。加工的蛋糕、长白糕、蒸糕松软,用手掰开呈细蜂窝状,饼干薄如纸,入口即化。尤为特别的是,老鼎丰做三糕用的鸡蛋,不是搅动,而是用扫帚抽打均匀,进店的学徒往往就从打鸡蛋学起。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进入19世纪30年代,东北沦陷,民族危亡,加之伪满当局对民族工商业的剥削限制,老鼎丰不得不关闭店门,空留老屋矗立在那条奢华建筑林立的商业街里。直至解放后,老鼎丰才最终得以重回旧址,经过公私合营,规模扩大,1978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时至今日,哈尔滨市老鼎丰糕点厂是天下独存的一家“老鼎丰”商号了,“老鼎丰”——这个二百年前乾隆钦赐招牌,在2004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品牌价值已上升到2500万元。现任老鼎丰厂长的徐玉铎,便是哈尔滨老鼎丰的第三代传人。


老鼎丰的糕点之所以百年来被人称道,是它在传统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扬弃,在扬弃中有传统,特别是徐玉铎亲自制作的老鼎丰月饼,久负盛名,誉满九洲。“川酥月饼、蜜制百果月饼”色、香、味、美俱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川酥月饼”形似浆皮,食似酥皮,清香淡雅,酥松利口。“蜜制百果月饼”细腻酥软,多味合一,美香不绝,久放不干。“川酥月饼、蜜制百果月饼”集老鼎丰之传统风味之大成,几十年经久不衰,在市场上独占熬头。
    2006年,“老鼎丰”在全国首创推出橄榄油系列月饼,即以希腊进口的纯正橄榄油代替传统的色拉油制作月饼,该系列新品主要有川酥、五仁、百果、青红丝、玫瑰、红芸豆、黑豆沙、椰蓉、加州樱桃、葡萄干、蓝山咖啡等品种,同时橄榄油月饼还推出了采用木糖醇为原料的无糖月饼,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真是百品百味。“老鼎丰”这个百年老字号糕点存续的秘密就是,坚持民族性,坚持大众性,坚持可操作性,这一原则凝结了几代人的精力与心血,并被历史所见证着。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6 15: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16 11:23:38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感谢作者不用读者查资料就可以领略非常详实中华巴洛克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20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50
QQ
4#
发表于 2009-4-16 12:14:01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 我也很喜欢老建筑,只是懂得很少。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3:3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北极星 于 2009-4-16 11:23 发表
期待下文,感谢作者不用读者查资料就可以领略非常详实中华巴洛克介绍。

在吃道外的同时,学习本土历史、建筑文化、人文地理,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3:5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古韵 于 2009-4-16 12:14 发表
真不错, 我也很喜欢老建筑,只是懂得很少。 拜读了。

谢谢欣赏,让我们学习中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4:0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1 14:08 编辑


       就这样,头戴新购的蓝帽,一身户外装束,满脸现代气息的帅驴


     走进了遥远的过去

  锈迹斑斑的铁门,依然坚守在它的岗位上,看家护院



 进得门洞,即看见传说中的圈楼,天桥、天井和回廊,



  四面围合,破旧的外廊式栏杆,向人们述说着昨天的沧桑。
        大兵假装老人儿地说,你知道吗?N看N看以前,这里可是大户人家的豪宅,正面的一则可能就住一户;楼内没有公厕,因为有佣人伺候;过去也少有烟囱,因为富豪们大多外吃或者叫外卖......云云。因为俺对这里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就当他说的对,一个劲滴点头。可以里在暗暗不服,回头一定查个明白!
    查资料说,哈尔滨老城区道外旧时的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是挪作他用。
    看来大兵同学说得没错,再次为他的年轻老成叹服。


   然而,现在这个杂乱无章的院内,无路泥泞的地面,却让人难以和当年富豪们的生活景况划上等号。
        无法理解,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家是怎么生活的。
        也许,破旧楼体的修建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可保持干净整洁却是百姓的义务!
       我想,这不仅仅是人的生活习惯问题,还有个人素养和文明程度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6 2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1: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1 14:09 编辑


    所以,重回现代的大兵同学满脸凝重之态

       背着沉重,我们走向南二、三道街
    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后,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
      2007年,哈尔滨市将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开始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地区进行修复。在建筑区域腾迁工作结束后,工程将以修旧如初为目标,修缮建筑,并对街区环境进行改造。
    目前,二、三道街部分建筑已经重新修缮。


   

   修缮后的这座二类保持建筑,原有的建筑风格不变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6 2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72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968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1:4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1 14:09 编辑


    形态各异的楼裙,引起了大兵的注意

       就在这新修缮的楼顶上,竟然是几组不同形状的楼裙



      精湛的雕琢,绝美的艺术,不得不让人叹服当年设计师和建筑者的智慧

       这座与新修缮楼相临的旧建筑上不同的三组楼裙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22 08: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896

帖子

2万

积分

摄影达人

Rank: 3Rank: 3

积分
22647
10#
发表于 2009-4-19 11:42:41 | 只看该作者
我昨天走过道外头道街到14道街,总有仿佛穿梭于百年前与现代的恍惚之中的感觉……/:012 /:012 /: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6-18 01:39 , Processed in 0.75199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