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虚度 于 2009-9-8 20:30 编辑
我来到这个论坛时间不长,可是我已经发了很多片子。
我自己发的片子一般都是在一个小命题下组织的片子,我试图说明一些问题,我希望能有一些讨论,我想听听大家对我的命题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大家又是怎么看这些现象的。所以我挺看重这些回帖的。我想知道!因为这个论坛基本都是哈尔滨人,我讨论的都是大家自己的事情。
比如关于自行车赛场,哈尔滨是全国第一个有自己的自行车赛场的城市,但是现在没有了。当然这个第一不怎么光彩,是原俄罗斯侵蚀中国土地的一个遗迹。同时,这个赛场在修建的质量也远远赶不上现在的质量。但是,这个赛场也是哈尔滨的历史。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点一点累计起来的,同“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一样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也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历史是多样性的。不是仅仅有一个中央大街就行了,也不是仅仅有一个索非亚建筑艺术广场就可以了。其实,哈尔滨可以说到处都是建筑艺术的展览馆。由于哈尔滨是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那么一个历史年代留给我们的东西非常多。有道外的民居建筑,有道里的商业建筑,有南岗的公用建筑(相对多些)。这些都是从建筑上说。
在道路建设上哈尔滨也独具特色。现在只留下了中央大街一条块石铺砌的道路了。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道路?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松花江。我分析:当时松花江水位经常很高(原因就是森林植被没有现在破坏这样严重,加上没有现在农业大量用水,现在土地基本靠机械水泵浇地。)松花江水位与地下水位基本持平。因此我推断在道里、道外的地下水位很高。块石路面是开放型路面,而且即使变形后恢复起来也很容易,当然过去在高谊街等一些道路都采用了这样的路面结构(上世纪20年代的一场大水几乎淹掉大半个哈尔滨)。
以上说的都是建筑方面。其实我们哈尔滨还有很多方面是独具特色的城市。
在语言上,哈尔滨地方语言中大量的外来语。比如:马神(Mechani)、苏泊汤(soup)、八杂市(bazaar)、列吧(Хлеб)、布拉吉(Blagi)、喂得锣、班克、煤气(Газ;Gas)。。。。。。。。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七里附子(一种浔鳇鱼)、岛子(大白鱼)。。。。。。。。。
在哈尔滨的饮食文化中也大量的留存历史的烙印:比如:面包(塞克、列吧、面包圈“原来道里秋林的最好”、肉食中的好多熏烤熟食都明显带有西餐的做法。特别是哈尔滨的肠制品(原来南岗秋林有一种生牛肉肠,可是失传很多年了)明显与其他东北城市的不是一个系统的加工方法。出去玩的朋友一定对其他城市的熟食在口感上不好适应(这就是为什么了)。哈尔滨喜欢吃做西餐的朋友对西餐的适应性比其他城市的要好的多。还有哈尔滨的食客对肉食接受程度比其他城市的宽容度要高很多(当然不能和西北比。我去青海的一个多月没有蔬菜全是肉食 呵呵 真想蔬菜了!)。哈尔滨人对啤酒的认知度是非常高的,能和哈尔滨比的只有青岛。可是青岛恰恰是德国留下的。全国再也没有象这两个城市这样对啤酒的这样爱好了。
服装上哈尔滨确实在中国也是很突出的城市了。布拉吉、靴子、高跟鞋、还有很多“奇装异服”这些也都带有历史的痕迹。
我想这些都是文化,这些也都是一己之见。对和不对多多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