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非常禅 于 2012-5-22 14:49 编辑
一、【步行方法 】
1,原则:
a, 步行时,整个脚板应接触地面;
b, 必须空出双手或持登山杖帮助身体平衡;
c, 步伐要自然,不可时快时慢;
d, 保持呼吸顺畅,要与步伐速度协调;
e, 避免跑跳动作;
f, 避免高谈阔论,以免影响呼吸及注意力;
g, 前进时要集中注意力;
h, 如需参阅地图,必须停止前进,免生意外;
l, 前进时必须预先观察前方环境,找寻适当落脚点;
m, 前进时要与前面的人保持适当距离;
n, 适量而及时的补充水份.
2,上山:
a, 举步要自然,步幅不要太大;
b, 步子不要高抬过膝;
c, 上山不可过快速度,切忌休息过密过久,累了可减慢速度做休息;
d, 落脚点必须稳固及有足够位置,重心在前脚;
e, 尽量利用双脚上山,避免使用双手攀扶树木;
f, 保持上身前倾;
g, 遇到陡峭山坡时,应盘旋式走之字路而上,避免直线攀登并以侧身姿势上山,以免过分利用脚尖,方便稳定身体重心.
3,下山:
a, 不要跑跳下山,重心在脚后,身体重心平稳下移;
b, 落脚点必须稳固及有足够位置,避免在滑或潮湿地面行走;
c, 尽量利用双脚下山,避免使用双手攀扶树木滑行而下;
d, 保持上身垂直或微后仰,膝盖自然弯曲,两手臂摆动幅度稍小;
e, 不可走的太快或奔跑,坡度较陡时,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线来降低坡度,必要时可以用半蹲、侧身或手扶地下山;
f, 戴上护膝以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4,碎石地段:
a, 如有其他选择,应避免走碎石地段;
b, 落脚前,先试探脚下石块是否稳固;
c, 避免大力踏足在落脚石块上,免致它松脱而产生危险;
d, 若有石块松脱下坠时,应大声呼叫以警告山下同伴;
e, 前进速度不可太快。
5,大石块地段:
a, 切勿踏足在潮湿或满布青苔的石头上;
b, 遇到崎岖或危险的乱石道时,切勿攀登,应绕道而行。
6,草木丛生的小道:
a, 小心观察路径走向,以免被误导而迷途;
b, 切勿紧随前行者,以免其所过处草竹木反弹而导致损伤;
c, 利用树枝或登山杖拨开阻路之草木再踏步前进,以观察前路,且可避免身体受虫蛇侵袭。
二、【保持体力】
1,有充足的睡眠;
2,行进时要有适当休息;
a, 每走一小时最好安排5-10分钟小息;
b, 较远行程的中段应最小有半小时的中饭时间;
c, 夏季时应安排较长时间休息,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行走;
d, 冬季时休息时间可略为缩短;
e, 休息时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产生休克。
3,远程出发前,要做适当的热身运动;
4,冬季时,不宜穿着过多衣物,避免体温过高而不能散发。而休息时间较长时,应穿上保暖衣物,以免受凉;
5,留意队员的体力,经验及能力,必要时作出调剂,如停下来休息和重新分配负重等等;
6,根据队员体力状况,整个队伍的装备和个人的负重要合适和均匀;
7,每天的旅程宜预计在日落前一两小时完成;
8,登山时应选择较缓的山路,切勿在开始时即去攀登险峻陡峭的路径;
9,食物及饮料
a, 行进时不可同时饮食;
b, 如需饮食,应多次少量;
c, 不要过快吃食物;
d, 不可饮用未经消毒的溪水或食用野生植物;
e, 长时间步行后或体热未散时,不应立即饮用冰冻之饮品;
f, 旅程中不宜饮用汽水或含酒精饮品。
三、【足部护理】
1,穿着适当的登山鞋,如属新买的,应在平地试穿几次,使其表面质料软化及配合个人的脚,鞋带紧松须适中;
2,穿着两对袜子,质料以松软及吸水强为佳,并经常保持其清洁及干爽;
3,脚甲要剪短,并保持足部清洁干爽;
4,热身运动中须特别注意足部动作;
5,如发觉足部不适,应立即停止前进,检查及处理伤患处;
a, 如有迹象出现水泡时,应用创口贴或其它粘贴性敷料保护伤患处;
b, 如有水泡时,应使用卫生垫保护,使水泡内水分有充足时间被吸收;
c, 若有严重水泡时,应使用消毒药水清理伤处,并用经消毒的针穿刺水泡及挤出水泡内水分,注意不可以接触伤口,并须立刻以创口贴或消毒敷料覆盖;
d, 若腿酸痛或抽筋时,应按摩相应部位肌肉及补充盐份,休息片刻。
四、【夜间行走注意事项】
1,如经验不足尽量避免夜行;
2,“黑泥、白石、光水”这句话,通常对辨别地面情况会有帮助;
3,前进速度不可太快,举步前必须看清楚前面情况,是否存在危险;
4,照明用具以头灯最为方便,在使用时,应避免摇晃不定,并不可照耀别人眼睛。
5,穿过村庄时尽量避免搔扰村民,并提防恶狗;
6,重要应急物品如指南针、地图、药箱等要妥善收藏,并随手可取;
7,可利用听觉辨别附近环境,以补视觉不足,如溪流的水声,村落人声或狗叫声;
8,留意照面灯具内电池对指南针(磁针)的影响。
9,眼睛在晚间的事物距离感会大大减弱,因此一些似乎近在咫尺的目标如灯光等,会相距甚远;
10,尽量在空旷或视野较清晰的地方行走,以辨别或观察前面环境。
五、【其他】
1,行进时尽量保持单行,但不可相隔太远,间距1-3米为好,以保持联络和相互照应;
2,行进速度较慢者要先行,以便快者可紧随其速度,保持速度一致;
3,领路者可在全队的第二位查看地图等,中间协作及最后收尾队员也要不断审视路线是否正确。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